在线客服


品质服务





课程系统化训练

补习机构会不喜欢一心为了家长学生的老师么?

更新时间:2022年07月03日00:20:31 点击次数:133 打印此页 关闭
分享到:

基本上来说是的,无论大小机构,只要你是和他们雇佣的关系,就会存在利益撕扯,有矛盾存在其中:

机构的目的是什么?钱。要怎么才能钱?

一开始的常态是,招收一些学习成绩好或者不怎么好的学生,经历一段时间机构的训练,然后分数上涨,家长高兴,买单,持续积累,就有家长介绍学生,或者学生传播学生的介绍方式。面上看是非常不错的传播方式,最初的根本,大家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的。但如果只是这样的情况下,机构需要考虑更多的利益获取,成本的投入必然加大,他们会想办法尽可能地把利益链条拉高。 

1 一对一变成一对多,谁都知道一对一地效果远高于一对多,虽然单价比较高,但均衡下来,一对一对学生利大于弊,而与机构相反。 一对多,自然以人头费抽佣更多,一份输出,N份增长,这也是当初教培市场火热的原因,其实从教育原理上背道而驰,从辅导教育变成了演讲课堂教育,后续移植到网络更为浮夸,一个老师对成千上百学生,老师的确火爆了,给机构平台都带来巨大福利,但学生能接触都老师的吗?

老师和机构相比较,关系更亲近学生老师是直接,接近学生的人,交谈,情感沟通,和老师关系越近的学生,越容易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感,自然会有老师单飞之后,把学生走的风险,一些小机构如此,尤其是生源不稳的情况下,好不容易获客的资源,就轻易被招来的老师掌握资源,另起炉灶,撬走学生,早期,很多中小机构都是这么起步的,去大机构开

学生基本都很单纯,跟着喜欢的老师走,其实真正能介绍,或者转介绍的人在概率上并不是很多,尤其就是一个老师自己单飞,想跳过机构中阶层直接拿课时费,你又能上多少学员的课程,时间精力是有限的,此外,自己还需要精益求精,学习晋升,备课,制作材料等。在一些中大型机构,都是有一个团队去研发教材,而个人老师或者小机构,都是自己购买现成教案,题目,然后抽取进行使用。

从这一点上讲,这种撬走学生的行为通常品牌机构是不慌张的,做到大模式,对于大部分的家长孩子,认的是品牌效应。 多少虽然有点损失,但依然撼动不了人家品牌在市场的地位,小鱼吃大鱼的道理。

3 要站在机构的角度上把利益最大化 --之前自己就曾经在某校专业的学科教育待过,培训的时候,教导老师特意指导,要学会控课,控量。 在面对一些培优学生的时候,注意在某些难度高一级别的细节上讲的不要太清楚,或者模糊化,让孩子不要过于明白,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类优等生的水平增长,简直是细思极恐。完全违背了作为教育者的初衷,有这个机构存在,相信也是行业内有类似方案传出来,即使在学生课量上的把控,他们也要做到,这点,因为目的还是希望学员更多长期的续课,而一些老师真的教得太好,就容易控制不住一些成长比较快的学生。

教育本就不能被资本或者商业利益过多沾染,必然是违背了教育逻辑,国家为什么要打掉这块发展,更多就是资本主推教育市场后,干扰了教育本质的发展。

而早前教师靠教学能力,挣课时费,本就应该一对一,有些老师名气大,能力强,课时费高,也持续有人请,也不是问题,毕竟这是体现能力得所在,但现在时代的发展,可以让老师单倍数投入,多倍数挣钱的模式,早就和教育目的背道而驰,利益的诱惑抵下,当然为活得更好作为第一选择。

所以一些有良心意义的老师还是存在的,他们的实话,和用心,不能和机构(产业利益)的存在而同步,自然不被你的老板或者平台所喜欢。 大部分良心教育意义的老师,如果不是特有才能的,特出众的那种,基本都是游走在饿死的边缘。 当初的张桂梅老师,也这么熬过来的,只不过,最终她是幸运的,她的事迹被媒体知晓,那些不被知晓,默默无闻隐藏在教育背后,做着对教育热诚的老师呢? 还有很多都是我们不知道的。

这也意味 --利益越大,和教育的走向越远,中间蕴藏的东西实在太多。当然本身不能单一怪罪在老师本身上,而是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利益取向,作为普通人,谁都希望自己过得好,谁都先以自己为主要利益。

上一条:从小英语就好就能学好其他外语吗? 下一条:补习机构会不喜欢一心为了家长学生的老师么?